网站首页 > 工业设计> 文章内容

互联网+”让工业设计在中国有全新兴奋点

※发布时间:2018-6-5 19:58:31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与重视沟通力的美国企业不同,包括南海在内的佛山企业更关注创新。我认为,沟通能力更为重要,它是企业实现合作、进行跨界创新的前提。”在第26届IOD国际设计大会主题后,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柳冠中这样说。

  柳冠中曾在“世界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名古屋年会受邀作大会发言。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登上世界设计最高讲坛。他还被“世界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评为“世界设计名人”之一。

  柳冠中熟悉佛山产业发展状态。他认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工业设计在包括佛山在内的中国找到了全新的兴奋点和整合点。要推动工业设计红利的进一步,需要企业重视沟通、重视合作。则需做好引导,通过找典型、找“媒婆”、找合作机构,帮助企业做好配对。

  柳冠中:很多人认为设计就是做造型,是把技术变成一个产品,其目的是解决功能问题。在我看来,设计是创造一种合理的方式。咱们中国有一句谚语叫“耳听为虚,”。设计师的责任就是要抓住生活背后的事物本质,“超以象外,得其圜中”。设计的旨是解决人类不断发展的衣食住行和交流的需求,给人们美好的生活。

  我们常常谈“产品跨界创新”,设计是用来协调跨界的,但跨界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一个过程。跨界不是为了创新,因为创新也只是个过程。设计、创新、跨界的目的,都是为了给人们美好的生活。通过聚焦这个设计的根本目的,我们用设计协调跨界,实现和谐。

  从这个角度看佛山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如果只是原来做杯子而现在做汽车,这不叫转型,这是转产。在大数据时代,一台机床加上一台电脑也并不是实现了“互联网+”。“互联网+”指的是一个融合的过程。这个融合需要真正地理解科学、艺术,需要真正理解大数据,理解了我们人类的未来。基于此,工业设计在中国才能找到全新的兴奋点和整合点。这样,工业设计将帮助“佛山制造”转型实现真正的创新、真正地跨界。

  问:随着全球产品跨界创新中心项目启动建设,南海提出要面向全球配置创新资源、加快形成“世界科技+佛山制造+全球市场”。你怎么理解跨界创新,它该如何实现?

  柳冠中:首先,企业需要学会沟通与合作,这样的跨界就有可能获得新东西。五年前,我曾在南海做过一份针对中小民营企业的问卷调查,这份问卷后来也在美国开展过,却得出了两个迥异的结果。在回答“最重视员工什么能力”一问时,90%美国企业老板回答的则是“沟通力”,而90%的南海企业老板则勾选“创新力”。现在国内有个风向,言必有“创新”。到底何谓“创新力”?我认为,要创新就得学会沟通,学会与产业链上下游别的企业合作。

  沟通需要,只有才能看到差距,才知道要去学别人,要和别人合作。光是知道卖傻力气不行。所以说,跨界的另一层含义是要求企业家要学会沟通,要去交朋友,要去和别的企业家合作。

  这跨界不是往哪儿都要跨。比如说一个造瓶子的企业,如果非要和做高铁的合作,这肯定是天方夜谭。但它可以跟从事材料工业领域的企业合作,跟销售公司合作,摸到新的销、摸到新的需求,就对了。

  所以,我们说的沟通、,是指要学会跟不同专业、业务领域的人合作。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老板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大学的MBA课程一年的报名人数就有几十万,他们都是为学习而来的吗?并不全是,很多人是为找资源而来,为了寻找志同道合者而来。

  大沥乃至整个南海、佛山以中小民企为主的企业结构,使企业在运营成本上难免有点“锱铢必较”。企业考虑问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不为长远打算,只有死一条。虽然都说企业转型难,但总有企业能在转型中崛起,无法时代变迁的企业将被淘汰。

  要做的就是像“父母之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一样,为这些企业谋划长远。比如,可通过行业协会为其搭建一个平台,通过推动有决心、有能力的企业合作形成联合体,做强产业链。

  在扶持企业的时候也不能谁都管,必须挑典型,挑本身要有自觉性,有主动性的。现在,市场竞争已经过了单纯求便宜、求体量的时代。企业发展靠“量”也靠“质”。这个“质”其实是需求,企业转型升级中需要看到什么是老百姓的需求。企业在产业升级中必须要有“新脑子”。现在国内很多企业都在经历二代。它们的实践证明,因为有了新思想,通过“新陈代谢”,企业在产业转型升级中获得了成功。

  问:对于中小民企来说,引入工业设计也意味着生产成本的上升。对于有志于此的企业,你有什么?

  柳冠中:企业要发展,就要研究市场、研究用户需求,工业设计能帮助制造业找到用户的需求。中小民营企业若考虑到成本问题,可以与其他公司在一起。据我了解,佛山就有这样的例子。一家小型制造企业,请不起设计公司,但它却找到一家意愿合作的设计公司。双方协商好在新产品开发之初以较低廉的价钱获得支持,等新产品推出市场取得一定成效时再考虑分成。

  设计公司也不喜欢“打游击”,不喜欢今天在这家制造企业赚几万块钱,明天又转战另一家公司。因为“打游击”赚不了多少钱,所以它们也有合作意愿。所以制造型企业的设计观念要变,不要总觉得请不起设计公司所以自己干或者从不考虑引入专业的工业设计。

  制造型企业不一定需要聘请专门的设计人员。企业从自身体系中就可以培养。工业设计的第一步是研究产品市场,研究谁在用自己的产品,它有什么需求。要做到这一步,必须掌握生产一线的经验和知识。很多设计师就是技术工人出身而非所谓“科班”。

  柳冠中:佛山可以设置一些科研机构,做基础研究,培养基础力量,尤其是一线设计师力量。这些设计师不一定是科班出身,但他们一定是熟悉制造环节。只懂得端坐在电脑面前的设计师缺乏一线实践经验,对材料、机械等与工业相关的科学并不熟悉。他们只能做平面设计,而无法做出适合制造业的工业设计。包括南海在内,佛山的制造业发达,要做创新必须重视基础力量的培养。在此过程中,对熟悉生产一线的设计师培养尤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