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de in North Korea》(朝鲜制造)是一本收录朝鲜平面设计的图集,让我们来读一段来自作者 Nicolas Bonner 的开篇语。
出于对中国建筑的兴趣,我在1993年从英国来到了。最初的一段修学之旅如今已延续了25年,我想我仍会在中国生活下去。我的朋友 Josh Green 在和朝鲜工作,有他在,我很快适应了这里的生活。Josh 为 TNT 速递公司工作,在各处建立办公室,1988年就在和朝鲜学生一起学习中文。1993年 Josh 在平壤遇到一位正从事旅游业的旧友。虽然朝鲜在1953年就已经开始发展旅游业,但直到1987年才正式对游客敞开大门。只有少数愿意冒险的人成功完成了朝鲜之旅,所以那里的旅游业并不算繁荣。我们的朋友让 Josh 多介绍一些游客来旅行。“谁都行,拜托了!” 于是我、Josh 还有五位朋友在1993年秋踏上了首次高丽之旅。
平壤在过去和今天都算得上比更漂亮的首都。朝鲜战争(1950-1953)留下的废墟如今已为一座井然有序的城市。当地人说,战争过后平壤只有三座建筑免于摧毁。大同江及其支流普通江贯穿市区,众多的公园也大幅提高了绿地面积。城市中不仅有早期苏联实用主义公寓群,还有更现代化的主要街道,两旁点缀着各式独特的建筑:剧院、健身房、电影院、图书馆等等。室内设计也有一种怪异的美。比起结论,我心中更多的是疑问。回的上我才意识到这场旅行有多特别。
我瞬间被那里的产品包装设计吸引住了。在,广告和品牌营销很少提供信息,反而总是刺激你的情绪,让你觉得消费就会改善你的生活、让你更有吸引力、身材更好、更快乐、更有效率。在这儿,包装设计传达的信息更纯粹、简单,经常用图案直接绘制出包装内部的产品。在朝鲜,的广告模式几乎不存在,仅有的广告也被视作是最基本的 “促销”。的射灯广告牌大肆宣传着洗发水和碳酸饮料,而在2006年的平壤却照射着宣传海报——不同的信息、同样的媒介。直到最近,朝鲜仍然没有巨幅广告牌、没有电视广告、没有互联网(没错,虽然一些智能手机和图书馆可以接入网络)。千禧年初,平壤首次立起了五架广告牌,宣传一家合资汽车公司。直到今天它们仍然是平壤市唯一存在的广告牌,不过也能看到一些利用 “名人效应” 的元素,比如有时广告里会有歌手或运动员的照片。
这些设计大多是沿着旅行线搜集的——平壤周边、东西海岸、极北壮丽的白头山(),以及南部历史悠久的开城。还有几次我在没人陪同的情况走在朝鲜的街道上(不过我记住了导游的一切忠告)。在一座几乎没有外国人的城市很难不显得突兀,大多当地的商店也都外国人进入。总的来说,这些物件称得上是 “拾得艺术品”,每个来朝鲜的游客都会对它们过目难忘。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