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设计名人> 文章内容

未来城市发展模式以后要生活在这样地方?

※发布时间:2017-8-6 8:55:54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未来城市如何解决现有城市面临的问题?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更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正在成为城市规划界、建筑设计界和地产界关注的焦点,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城市运营者就此已开始了研究和实践。

  2017年7月22日,置信携手在规划界、建筑界举足轻重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未来城市,理想人居”这一城市话题。李翔宁、杨俊宴、胡劲松、陶磊、朱晔5位业内大咖,分享智慧、碰撞思想、论道“银川”,论坛异常精彩,没有亲赴现场的你,也可在此一睹为快!

  (提示:本文一共3802个字,快速阅读需要30秒,普通阅读需要5分钟,本文信息均为专家论点,今天我们就是大咖观点的搬运工)

  李翔宁首先抛出了一个哲学问题:他认为“如果我们将视角拉升至很宏观的层面,会发现人们的建筑行为将变得和蚂蚁一样:同样是在构筑空间!所以,人类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自然的行为。”

  “从前,我们对城市发展拥有迫切渴望,高楼大厦代表着城市美感。而现在,我们更愿意关注:人类究竟需要怎样的建筑和生活方式?”

  在教授看来:混凝土也可以是自然的元素之一。让建筑体现自然,把自然主义融入到建筑中,可能是继包豪斯以来,建筑界的又一转折性。他主张:再现自然,自然,规训自然,让建筑真正的融入,提供现代人居更多可能性。

  他认为:三沙源的建设也是这种下的产物。项目建设最大程度的再现自然,艾依河、沙枣林公园、中央公园、沿河公园……系统的打造,自然的脉搏贯穿于整个项目,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了有借鉴意义的发展模式!

  他为我们呈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18个新区案例大数据》的分析报道,主要研究内容为:城市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和规划。

  他提出,城市规划是能够通过科学的空间构建来制定发展策略。比如,通过对人流潮汐分布的动向来制定公共设施的合理布局等。

  他说,城市升级的方式有两种:原址升级,以及新城开发。而后者使开拓者有更多机会使用:新手段去构建规划城市。在此基础上构建的生活,将会更加关注人的体验舒适度!

  胡劲松主要探讨了郊区新城发展的要素,列举了多个新城从“郊区变身核心区”的发展案例。他通过对上海闵行新区等新城的10年快速发展经验研究,总结出新城发展的四大要素:产业导入、交通便捷、人口聚集、特色鲜明。

  他认为一个新区想要蓬勃发展的第一大要素就是要有主打的产业,导入合适的产业,让人口聚集有更多可能。例如上海美国学校选址于新城闵行区,其提供的高端教育,让家长十分欣然向往,为区域快速聚集人气提供有力支撑。

  胡劲松更提出,优质新城的七大配套:好、好房子、好学区、好商业、好医养。他认为三沙源规划有全龄教育、现代医养、四季游乐、观光农业、城市商业五大产业,满足以上条件。

  与其说陶磊是一位设计师,不如说他是一位构建空间的艺术家。陶磊认为,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是相辅相成的统一。

  “我们每个人的居住不可能都面对有山有水的优渥,但是我们都拥有阳光和空气,将阳光和空气引入到居住的中,拥有和自然相居的感觉。”陶磊说道。

  现代的人已经离不开城市了,但是又无时无刻不想逃离城市,去追求自然的居住体验。殊不知其实与自然相居的体验其实很容易实现,建筑的艺术是能够完全达到的。

  “如何将大的自然与小的建筑空间融合,其实也是三沙源在建设过程中一直在研究的课题。整个三沙源已经拥有极为优越的大的自然生态,为了让居住者充分感受到这一点。”

  他表示,“三沙源研发出景舍住宅产品,通过超宽阳台、空中小院等建筑设计,把室外自然引入室内空间,让人能够更多的接触自然,让居住更愉悦”。

  他认为,很多城市,前期按照或经济需求作为城市规划核心,完全没有用人的尺度来构建城市。建筑与生活硬在一起,形成了大量的“工厂城”、“办公城”、“教育城”等。随着社会分工协作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原有的旧城生活形态也在发生变化,城市升级已经成为各个城市面临的必然课题。

  城市升级有两种模式:原址升级、新址升级。原址升级面临大规模拆迁重建,并将对老城的历史文脉、居民的城市情感记忆切断,不利于城市人文传承。

  新址升级,在规划之初就可以导入人本,用先进的视角规划城市,更高效科学地发展城市。新址区域可塑性强,建城之初就科学的规划网、景观、生态、商业、教育、医疗等全方位配套,以人为本的构建起舒适的生活体系。同时保留了老城记忆,为城市留存记忆连接情感,形成“新城+旧城=多元城”的发展模式。

  朱晔还说,新城不是旧城的拷贝,一个真正的“新城”,是一个有着自己的核心功能和竞争力的新中心。三沙源作为一个超大体量的未来新城,将为银川乃至整个西北提供一个先进的城市发展样本,也代表着未来的理想生活方式。

  对于银川印象,大家一致觉得,银川是一座令人惊叹的西北城市,自然优越,塞上江南名副其实。三沙源承接城市优势,在这里新建22000余亩的超级大城,与普通的项目设计完全不一样。

  项目先期通过大量投入,梳理自然、打好生态基底,然后建设各项产业配套,区域宜居宜业,为银川、为西北呈现一座“桃源”。

  “新城发展有四个阶段,用居住积聚人气——用活动、节气的休闲项目来带动氛围——以产业发展固化人群——以文化注入留下印记,三沙源也正在按照这个模式发展。”杨俊宴如此说道。

  “目前,区域优美的、优质教育、观光农业、城市活动,已经让三沙源成为银川市民一个重要的旅居目的地。她所提供的生态文化旅游新城生活方式,让大家既可以享受到繁华的城市配套又可以兼得惬意的自然居所,做到远喧嚣近自然,极大的提高居住愉悦感,而这也是未来的主流生活方式。”李翔宁说。

  胡劲松:“一带一” 为经济互通和融合带来了新的契机,三沙源在良好的政策下,以其独特的优势,会吸引到更多的外来人口和发展机遇。

  另外,教育在未来十年有非常大的的潜力,三沙源规划建设了数十座学校,其教育资源是一张王牌,将为银川提供更优质的国际化教育体系,实现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愿景。

  交通作为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银川——西安的高铁将于2020年通车,此举将使银川的城市地位提升到空前高度!并且高铁站位于项目区域。高铁经济必然进一步助推三沙源区域的价值提升。

  杨俊宴:目前银川城市以“东-西”轴发展为主,单一横线发展将造成城市发展失衡,最后形成拥堵状态。三沙源正好位于城南的中心,与老城区的三大区块距离并不遥远,其发展能缓解老城压力。

  从全省来分析,整个省是“南-北”,对于银川来说向南发展潜力巨大,填补了老城纵向发展的缺陷,让银川的发展更趋于合。

  三沙源,对于整个西北来说,都是一个创举,她不止是一座新城,更是银川城市的延伸。她所创造的良好生态、构筑的理想人居体验,是整个城市无法割裂的一部分。三沙源不止是银川的新城,更是整个大西北的新城!

  朱晔:如果说把老城的一部分功能完全迁移到新城,那么新城必将继承老城的文脉。但是如果新城拥有自己的产业模式,继而将可能形成属于自己的文化体系。

  人们往往以为生活空间是被选择的,但从古到今人们其实一直在“选择”居住空间,部落村庄的形成就是如此,有共同生活追求和居住的人,聚合在一起更容易产生共鸣。

  同时,三沙源的体量以及完整的产业规划决定了其拥有形成独有文化体系的条件。对于居住者来说,在这里聚居,将不同于传统的小区模式,三沙源将形成独有的生态文化体系。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