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国回来后,我开始着手学习和入行室内设计,同时开始寻找实习,然后才发现国内的室内设计市场有多乱。
我还记得面试的第一个工作室,在loft式的写字楼单位里塞满了红木家具,老板是一个中年人,态度傲慢,一张口说:
入职前两天呆在样板间展厅里,死记硬背每一块地板瓷砖的品牌、价格。终于上手画图时,更像是流水线作业,从别人手里接过空白户型图就开始画。
业主是谁,家里住了几口人统统都不知道,埋着头就开始画灯位、画水,客厅里一定要走吊顶,然后沿着电视墙打一排射灯。
所以我至今都“电视墙”,至于有人提什么“餐厅背景墙”、“沙发背景墙”时,更加气不打一处来。
拿着百度百科上抄下来的无稽之谈,放几张画质感人的PPT,告诉你什么叫“简欧”,什么叫“美式田园”。
在他们的定义里,“日式”就是无论如何都要塞下两张榻榻米,“地中海”就是要在一切能看到的地方泼上蓝色。
刚问完“你家几口人”,就迫不及待地抛出“你喜欢什么风格?现代风格比较简约,但是简欧更大气”。
默认的地面是客厅地板+卧室地板的组合,这样每一个房门就可以装一块门槛石,如果客户付全款,就会“送两块门槛石”。
当时我还沉浸在法国六七十年代建筑,从屋顶到地面清一色清水混凝土的朴素之美里,实在无法这种标榜自己现代,其实审美落后别人半个世纪不止的“现代简约”。
“简欧”简直是石膏线、罗马柱、软包电视墙背景墙、软包卧室背景墙全家桶,一口价X元全包,只有增项,没有减项。
而我只是在电视墙上画了5个插座,就被删掉了2个,理由是:“没必要那么多,他们不够可以拖插线板。”
人在1919年开始号召“功能至上”,号召“设计是要解决问题的”。而这些装修公司“设计”了半天,什么问题都没有解决,比1919年还不如,观念落后了整整一个世纪。
设计师创作背后包含的是他们多年苦练的基本功、他们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旅游时的和大量的思考。向他们支付的费用相当于购买他们的整个人生。
当客户确认签单后,会由“设计师”绘制平面图,放上去的家具都是不知哪来的素材模板。慢的两三天,快的话半天就搞定了。
中间转了两次手,出来的效果图(从某种意义上)很好看,但是从家具到灯具全部都买不到,什么意义也没有。
一个朋友看到我写的文章,特地跑来问我,天花板不加石膏线真的好吗?我说,当然没问题,你要不喜欢不做就是了。朋友说,可是我家的设计师说没有石膏线压不住。我说,宜家最近在打折,是你亲自把他炒了,还是我给你买把刀寄过去?
又有另一个朋友问我,客厅和房间的地板一样,但是设计师说要安门槛石起个过渡作用。我说,你可以拿那块门槛石直接往他脸上呼,然后用买那块门槛石的钱给他叫个120。
因为我知道这些所谓“设计师”、装饰公司的套,所以尤其痛恨他们日复一日用一样的套去对家有憧憬的人。
我宁愿去支付给真正的设计师每平米三五百甚至一千元的设计费,也不需要一个建材商的推销员吃着回扣,往我家塞垃圾。
例如我们通过数据,总结出了许多基础户型的卫生间,基本能覆盖目前常见的户型。根据这些基础户型,进行更细致的设计。
抛开风格,设计师会从插座离地的高度、开关离门的距离、柜子的高度这样的小细节入手,把精力放在这些真正关系到每用舒适度的地方。
最重要的是,从主材到五金,所有的材料都是设计师一次次挑选,根据产品本身做成3D模型。为了一盏灯的光照效果,甚至可以调整一个晚上,以便让效果图更接近现实。
硬装完成后,大家还可以直接对照自己的户型大小,挑选适合自己的软装配饰。这样,即使是对设计搭配毫无概念的普通人,也可以直接对着图片选出自己家的模样。
虽然不是那么的有个性,但是它至少了大部分人的基本使用需求,并且不需要为那些无用又浮夸的元素买单。
延伸相关词:
陈小艺被曝姐弟恋,倒追小伙被当保姆,陆贞传奇演员表,人鱼情未了 电视剧,莫小棋三级,保拉的诱惑,李慧珍老公,luciano rivarola,如意剧情介绍电视猫,电视剧当狗爱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