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的鲁迅纪念馆于去年9月25日对外后,受到了国内外人士的一致称誉。一些外国行家表示,它在国际上也属于“FirstClass”。
鲁迅纪念馆在整个建筑风格和气氛上,建筑师力图体现一、是“伟人”纪念馆;二、要有“鲁迅”个性特色;三、要有“纪念馆”特性。所以,利用纪念馆坐落在鲁迅公园内的特点,保存了原建筑的江南民居风格的庭院式建筑风格,也体现了鲁迅出生于江南而其作品又富有江南乡土气息的内涵。但又吸收了“后现代建筑”的建筑语言,体现了时代气息,也体现鲁迅非常先锋的气质。在外观上,仍然是“青瓦粉墙,毛石墙裙”,而内部装修又体出“外秀内刚,合璧”的设计,这恰恰也是鲁迅的思辨特色。格局上又在馆内设计了内、外、百草园、屋顶花园四个花园,形成了“园中有馆、馆中有园、高低错落有致,内外浑然天成”的总体气氛,非常协调。与其说是得天独厚的先件,不如说是设计师天衣无缝的匠心独运。仅此一端已难企及。
纪念馆的空间处理也极富匠心。我们为观众设计的参观线是这样的:从公园进大门后,先让你经过一个庭园,以便有一个参观的心理准备,然后进入中庭。中庭比较高大宽敞,可以举行开幕式和其它仪式,也可以在这里作集中和说明注意事项。然后登上中间的大楼梯到设在二楼的鲁迅生平陈列厅。登楼过程又是一个培养情绪的过程。到二楼时,迎面弧形的序厅具有引导作用,正面六块浮雕使已经有了充分参观情绪的观众从公园的喧闹到完全沉静下来,专注于陈列的内容了。在中庭的一侧,有一个内花园,与中庭既相通,又有所隔断,既可供观众休息,也可与中庭配合使用,例如在中庭举行仪式而同时可在内花园举行酒会,这比在同一个空间里举行要好得多。我们曾在这里举行过罗铮的画展开幕式和中日书法家书画笔会,在二楼的环廊里的任何视角观看,效果均极佳。在这个环廊里还可以欣赏公园的景色。还有,展厅是一个风车形建筑,外部立面丰富耐看,内部则是回字形空间,这对布展就非常有利了:动线怎么布置都行。还有,展厅净高达4.5米以上,有些高大的展品别的馆无法展出,这里却游刃有余。
当然,在我来说,更得意的恐怕还是陈列的设计。我们的陈列设计,再也不是让观众来读展品,也不是让观众被动接受要领而是极力营造气氛。我们不期望你来记住许多人名、书名和年代、日期,老实说,记住很多日期又有什么用呢?所以我们的内容体系是独创的:摆脱了国内外通行的编年体,改为全部专题式,集中展示鲁迅几个突出的方面:文学实绩、培养青年、中外文化交流、社会活动,再加影响,共五个专题。浓墨重笔,不仅展出大量文物精品,还用各种现代化展示手段,加强效果:蜡像象得令人吃惊;场景模型维妙维肖,红外遥感技术使观众看得更专注,三味书屋活动模型趣味盎然,独创的《野草》MTV令人耳目一新。尤其是鲁迅逝世时拍的电影资料片,把当年万人空巷为鲁迅送葬的盛况原原本本放映出来,令人震撼。
在百草园里,我们还种了许多鲁迅写到过的那些植物:何首乌、木莲藤、覆盆子、皂荚树等等,还特地从绍兴搬来了一个石井栏,对有兴趣的观众来说,实在是韵味无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