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设计名人> 文章内容

走近大师丨李维东无情怀莫设计

※发布时间:2019-10-10 22:28:3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称号,该评定由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旨在加快人才培养,推动技术进步,激发广大工程勘察设计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能把四五个采访问题听完后,出口成章地一气答完,且逻辑清晰、引经据典,最重要的是言语间流露出对于职业的无尽热爱和独到的研究——李维东在建筑设计方面的丰富积累与深度见解,着实让筑医台记者深受震撼。

  ▲ 李维东,现任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五分院(绿色医院设计研究所)院长兼总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卫生经济协会卫生规划建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绿色医院建筑学组委员;1989年毕业于建筑工程系建筑学专业

  在采访之前,一直在想象获得“设计大师”称号的医院建筑设计师,是如何养成的?是岁月的沉淀?是不能及的禀赋?还是单纯的技艺打磨?

  听了李维东的一席长谈,才略有顿悟:这些都极为重要,但又都不是那么核心,至少在李维东身上,我们看到的是真实的、自带的一腔情怀。

  接受采访的几天前,他为一家医院设计改扩建方案,需拆除的老门诊楼,正是负责基建的副院长在刚参加工作时参与建设的。“要亲手拆了20年前自己建的楼,我想他内心应该挺沮丧的。”李维东感慨称,这里有时代局限性的因素,但我们对医院建筑使用寿命缺乏思考和研究,仍是不争的事实。

  高适应性,是李维东在谈及医院建筑时一再强调的。在他看来,科技和医疗技术日新月异背景下,不从整体规划和单体设计双重角度去对医院发展做长远思考,医院建筑很快就会被飞速发展的功能需求所淘汰。“留下一张照片和图纸,可能就是它仅有的归宿了。”

  根据国家的相关,医院建筑的设计使用寿命通常是50年,而达不到这个数字即被拆除的不在少数,李维东说,看到这样的建筑,就像看到夭折的孩子——心痛。

  2013年,他通过降低中庭(5层降至2层)、扩大共享空间的结构性处理、增加自然采光与通风、结合中庭新设交通核心、组织医疗流线、形成多个尽端布置医疗科室等一系列设计方案,将东营市一座商场烂尾楼成为建筑面积26000㎡的儿童医院综合楼。

  在河南南阳,他把宛西制药的科研楼在少许改动立面的情况下,在内部做了造价适当的平面调整,最后改建成功能合理、运营高效的中医院。

  这些旧楼改建设计方案,经济效益、绿色环保效益等自不必说,李维东更看重的是对建筑生命本身的“”和延续,以及对原本设计建造者们内心情感的弥补。

  初出茅庐,就设计出具备较高适应性的大型医疗建筑,还是以“毛头小伙”面对科室主任、己见取得的——天赋也是不可或缺的“设计大师”因素——立医院门诊楼,是谈李维东绕不开的话题,这是他参加工作成为医疗建筑设计师后的第一个大型医院——27500平方米,也是李维东的成名之作。

  第一次到立医院,看到该院老办公楼上写于1917年的“仁和楼”三个字,李维东就自己一定得设计出一座能比这栋楼使用更久的门诊楼。

  要实现目标,首先要让这座新门诊楼有更高的适应性。翻阅大量设计资料的同时,他在这家医院连续调查了一个月,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做了详实记录,把医院的需求和内在关系吃了个透彻。

  不曾想具体的设计方案出炉后,李维东受到了多位科室主任的质疑,一个原因是“大”,另一个则是“小”。

  “大”是针对他设计的每个科室都有的“较大的一次候诊厅”,该设计目的是用单独的就诊空间来规范就诊秩序、优化就诊流程。但几个科室主任对他说:“李工,这像飞机场啊。”而另一边是嫌弃候诊厅太小的儿科主任,他认为儿科就诊陪护人员多,候诊面积不足。

  面对这些资深医生的意见,李维东选择顶住压力、没轻易让步。第一个问题在领导的支持下得以解决;而为了解决儿科候诊厅的问题,他在儿科诊室蹲守了三天,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候诊与注射相连,引发当日和次日注射双重人群的“围观”,注射病儿哭闹又加重大人烦躁情绪,在空间和心理上造成拥挤。

  对症下药,李维东将新门诊楼注射室调到儿科门厅边上,设两个门,一个与门厅相连,一个直通室外——门厅兼做缓释空间,提高了利用率,而连通室外的门则多了一条注射通道。这一解决方案,让“暴脾气”的儿科主任啧啧称赞。

  当然,使用26年后该门诊楼依旧拥有较高的功能适应性,足以证明当初李维东的是正确且有前瞻性的。更为主要的是,经此一役,他深刻意识到设计师不轻易、原则的价值所在。

  设计师和甲方的“恩怨情仇”,是永远有热度的话题。虽然李维东一再强调设计师要自己的原则和设计,但这里有一个前提是“与事实相符的正确”,而非盲目地固执己见、孤傲自负。

  初入设计行业,李维东也曾出于职业荣誉感而对甲方产生,或在招标时选择明显不如自己的方案而感到。他说,这可能是所有设计师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一旦过了这个阶段,就会学着安慰和积极心理暗示,诸如“不选择我的方案是甲方损失”之类。

  遇到甲方一些明显设计原则的要求,或对设计师方案不能透彻领会做出的反对意见,李维东通常会耐心且积极地沟通,力争通过详细的阐述对方;一旦无效,他会搁置争议,按甲方意见将方案修改,然后两份都留给对方,给其时间去对比思考、多做了解。

  在设计东营市人民医院急诊及内科病房综合楼时,他带领团队为综合楼设计了7台手术和2台DSA,并主张把两者结合在一起设在五楼。事实上,DSA在国内安排很多样,诸如设置、安置在放射科、心内科、急诊科等,但就该院建筑而言,合在五层手术室最合理,因二者可合用医护人员和卫生通道,同时洁净区相通又相对;做介入手术时,一旦出现危急状况,可以迅速转入手术室抢救;此外,首层急诊需要时,可以通过专用电梯到达——这是国外较多采用的设计方式。

  设计方案出炉后,该院的正副院长都比较认可,但科室主任不赞同。在外出参观未找到合适案例后,方案被搁置了一段时间。出乎李维东意料的是,转机竟然出现在该院党委读了《健康报》一篇文章之后,文章内容佐证了李维东提出的方案的正确,最终促成了该项目的落地。

  “通常情况下,只要你的方案真的是更好的那一个,甲方最终都会理解的。”在李维东看来,这是温柔的和积极的沟通,双管齐下,疗效奇好。要做到这一点,有一个关键的前提,就是要“剥离情绪”一门心思设计出一个有益于甲方实现其建筑功能的好方案。

  他理解国家建筑八字方针“适用、经济、绿色、美观”;他认同“两观三性”、“本原设计”等国内院士们提出的创作理论;他具备建筑师需要的综合素养和技能;他甚至会强调学习对于设计师成长的必要性。

  “但这些并不意味着我一定能做好设计。”李维东举例道:“乔布斯评价斯卡利‘他最大的失误是以为有了一个好主意就成功了90%’,因此有了正确的建筑价值观后,更重要的是以何种心态去落实,追求什么样的目标。”李维东说,设计师的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的价值。

  “、珍惜、、进取”,是李维东作为一个设计师的基本价值。他国家和时代,给予设计师发挥才能的大好机会,也支持与反对他的人,给了他奋斗的动力;他珍惜每一个设计项目,以出作品的心态去工作,也珍惜每一次投标的机会,因为抓住机会才能赢得未来;他自然,因为建筑设计关系大众福祉和生态,因此他恪守底线,以“如履薄冰”的心态权衡设计各种因素;他深谙进取的意义,只有不断攀登新高度,才能为社会留下更多有价值的痕迹。

  事实上,李维东任院长的“五分院”很早就被公开定义为“绿色医院设计研究所”了,他带领该院团队于2008年设计的青岛西海岸医疗中心,被认定符合《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二星级要求——早于标准的制定三年而行。

  以青岛西海岸医疗中心为代表,李维东始终强调绿色建筑“以被动节能技术为主,以主动节能技术为辅”的设计原则。在他看来,被动技术的应用才能体现出设计本身的价值,且能提升医院日常运维的稳定性。该设计方案充分利用地势特点,经巧妙设计在“自然采光与通风”“合理利用蒸汽冷凝水”两大方面表现抢眼,更是一举拿下了和全国相关勘察评优多项大。

  “除了长期从事医疗建筑设计对医院能耗之巨感受颇深外,一次去游历,亲见当地一些建造施工对的而深受震撼。”李维东说,设计师的价值观,决定了建筑的价值观,“只要设计师对了,建筑也就对了。”

  李维东对建筑文化的,源自学生时代的中国建筑史老师王其享,并从立医院“仁和楼”免于拆除的亲历中受到。“仁和楼”建于1917年,是日本学习风格后建成的折中主义风格作品,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当时有人提议拆除老楼,但遭多人强烈反对而得以保存。

  仁和楼和旧门诊楼截然相反的命运,让我印象深刻,什么使它逃过了大劫?是它的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是它身上鲜明的气质,它好到人们不忍心拆它。

  李维东引用了庄子的“人们皆知有用之用,而不知无用之用”来阐述医院建筑的文化性是“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的设计观点。他认为,文化性能赋予建筑更深刻的内涵,使其具备更高的经济和历史价值。

  医疗建筑文化性真正践行起来也并非易事,中国文化精深,优秀文化更如汗牛充栋,无数文化大家终其一生也只能得冰山一隅,设计师又能从哪里着手呢?

  在李维东眼里,设计师对建筑文化性的思考和实践,可以更多关注地域文化,即将建筑视为“中的建筑”,在遵循建筑、人和自然和谐统一的前提下,从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元素两个层面进行赋能。

  位于青州市的“市益都中心医院新院区”,是李维东近年来在医院建筑文化性上思考实践的一个代表性案例。在功能性、适用性两要素得以满足后,李维东和团队针对青州本身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该院前身一百三十余年的办院史,对新院区的历史文化传承进行了集中设计体现。

  在整体规划上,李维东主张按“天地人”“”等传统思想进行布局;空间上则采用了院、廊、厅、房古典空间序列统筹;单体设计中,用斗拱、浮雕等具有鲜明古建筑特色的元素进行点缀和烘托……远眺,这是一座现代化的医院;近观,则会被浓郁的古建筑气息所浸染——现代与历史在这里得以完美交融与传承。该方案不仅得到当地部门和院方的高度赞许,还收获了第二届优秀建筑设计方案一等中医疗类建筑第一名。

  在该方案规划以及个别建筑排列上,李维东尝试融入“中国风水”,他认为,中国风水不应等同于民间的。

  “风水属于传统文化,它要求设计师审慎周密地考察自然,自然、有的利用和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讲求天时、地利、人和,并实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李维东认为,建筑风水学的核心是人与建筑、自然的三者和谐关系,尤其在当前国家强调“文化自信”的背景下,更应该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把这些传统文化的优秀因素发扬传承下去。

  对于建筑文化性的研究和实践是无止境的,设计师要为之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注重积累。杨得志炮轰南阳李维东最喜欢的方式之一就是游历——曾驾车经成都由川藏南线入藏历时一个月返回济南的他,这些年的足迹几乎涵盖了全国每一个省份。地理、气候、文化、方言、建筑、饮食、风俗等都是他所关注的。

  “各地这些元素的不同又都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它们会丰富我思考建筑的高度和视野,同时,不同的经历会增加我们体验的积累,这也是我们设计创作的宝贵财富。”李维东说,他希望年轻设计师们既能“专注设计,简单生活”,又能“游历天下,品味人生”。

  采访时,把“心中的设计大师是谁”作为一个暖场问题,没想到李维东如数家珍般连讲三位中国院士和一位国外知名大师,不仅对他们的设计、代表作品和取得的成就信手拈来,还深入谈了自己观赏他们作品时的感受和受到的;更为甚者,他还讲了院士的硕士论文,后经查询对正,论文标题竟一字不差。一边感叹这位年逾不惑设计师的记忆力,另一方面也有些许感触:若不是心爱着设计这一行,不可能有这样的知识储备;若不是将这些内容吸收消化了,也断不可能记得如此精确。任何人有这种专注和挚爱,都会自带。

  做一件自己热爱的事,做得自己能够满意,做得让受用的人也满意,能够在职业生涯中始终保持热情,就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从这点来看,李维东幸运得无以复加。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