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晓青看来,抓好党建工作是办学治校的重要保障,是基本功,工作越忙、事情越多,越要抓好。他说:“争创一流名校,是我们的一个重要奋斗目标。这一目标的真正实现必须要靠党建引领。”
为此,杨晓青在健全学校党支部班子、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建设党建室的同时,专门成立了以他为组长的学校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将党建引领贯穿到了各项工作之中。在思想建设上,他以强化班子队伍建设为抓手,带领大家深入学习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提高班子的思想水平和担当意识;在师风师德培养上,他组织全体反复学《》《》,讲《》讲《》,写读书笔记,学讲用相结合。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反复学习《教育法》《教》《未成年人保》《中小学教师职业规范》等法律法规,杜绝安全事故、教师有偿补课行为的发生;在教学管理上、他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切实加大教科研力度,全面贯彻《新课程标准》,着力探索提升教学质量的新方式新方法。
杨晓青告诉记者:“我们每月要召开一次支委会、一次大会和一次党小组会,每季度组织一次党课教育。这些举措的确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明显提升,学校也因此荣获了全市党建基层示范单位等称号。”
他认为,儒文化的核心是,其特点是重,轻物质;重,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儒文化是古代的东西,与今天的社会需要确实有不协调的地方。但是,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与传统文化相对应,我们将其体系中原有可发展和继承的保留下来,将一些与现实社会相冲突的予以匡正,“重也重物质,重也重技能,重理论也重实践”,这就是我们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所推崇的“新儒”文化。
近几年来,为了新儒文化的显性教育,杨晓青围绕新儒文化核心,精心设计建设教学楼文化长廊。文化长廊一层一个主题,融知识性、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和教育性于一体,涵盖了传统美德、养成教育、品格培养、社会自然、艺术审美等内容,从各个角度渗透着文化中的“仁”“信”“礼”“悌”“孝”“义”等思想,形成了独特的学校文化。
此外,他还以自己独有的审美情趣,把校园打造得充满活力与。景观石、文化亭、草坪、校报等,处处都有固化、显性的优质文化,时时都有文化的传承,让校园的一景一物都在寄语,一草一木都在传情,让学生们真切地体会到,知识的习得不只是课堂,教育不只是言传,学习无处不在。在他的策划和下,学校开展了“走近名人”读书活动。去年,他们编撰的校本教材《辛集名人传记》,从朝廷栋梁、英雄傲骨、文人志士、表演艺术家、军事教育家等五个方面介绍了公木、方纪等第一批13位辛集名人,让每位同学了解辛集名人的不平凡经历,让名人名言、名人事迹激励着学生不断奋进、快乐成长。
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杨晓青说,德育活动的开展如果只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的层面,学生则属于“闻者”,如果德育活动只在一部分学生中开展,没有参与的大部分学生则属于“见者”,只有组织人人参与的德育活动,学生才能属于“居者”,因此德育活动的安排和组织重在全体学生参与,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德育活动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基于这一的选择,他们将“读书养德”与辛集市的“好家教、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好家书”建设活动和辛集市教育局的“德育微课堂”、“实验学校一日常规”等内容有机结合,让学生感觉到经典文化的熏染,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学校将“新儒”文化细化为操作性强的系列活动。围绕“读、书、养、德”“经典”这个核心开展系列活动,提高伦理水平:
2014年在辛集市率先发起“文明小卫士——润泽湖”活动中,六(5)班全体师生利用每天放学和周末的时间,到润泽湖给游人发放书,并监督、不文明现象。此后学校将活动范围人员扩展到全体师生,地域扩展为整个辛集,在辛集市各大公园和社区都留下了实验学校老师和孩子们的身影;
参加“科技大篷车进校园”活动,结合社会力量来提高学生们科学素养。2017年11月3日中国科学院高级工程师陈贺能教授在实验学校为师生做了题目为《赢在创新》的科普报告;
组织“美德少年”评选活动,通过人人竞争“美德少年”,人人争当“美德少年”,人人评选“美德少年”的活动让学生深刻理解“美德”的真实内涵;
组织“读古今良言,做时代新人”活动、“百年追梦,全面小康”比赛。通过古今良言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接受洗礼,通过比赛深刻理解中国梦,明确明天的梦想,知晓今天努力的方向;
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建家园” “播种良好习惯,塑造”“植树节共建亲子林” “父母包饺子比赛”“亲子拔河比赛”“不良行为,养成良好习惯”等家长参与活动,邀请家长到学校、到社区、到社会与孩子一起参与德育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通过亲子在活动中的互动,让孩子感受亲情,让家长享受德育,德育教育得到大家一致好评。同时,学校还定期开展书法比赛、板报、手抄报评比等活动,将德行教育润物无声地内化为学生的行为。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多年的教学管理经验,尽管做出过许多不凡的业绩,但对于教学质量的孜孜以求依然不减当年。他说:“提升质量无止境。只有不懈努力,才能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家长、对得起初心。”
优化教学过程由此成为全体教师的重大任务。为引导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并在过程中学会学习,杨晓青一班人瞄准教学主战场,认真落实课堂教学“六个优化”要求,即优化课前准备,提高备课实效;优化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向;优化教学流程,增强教学实效;优化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学习氛围;优化指导,提高学习能力;优化作业布置,为学生发展提供适合的空间。对备课、说课、授课、评课四个环节作出具体要求,并把它作为教师学科基本功考核的内容。
同时,每学期开展“一轮课”听课活动,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听后做到及时评课议课;强化集体备课,践行课堂教学新模式。发挥备课组群体作用,集思广益,做到优势互补,提高全体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不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组织教师观看特级教师课堂实录,观摩省、市二级优质课的评选,参加石市组织的中考研讨会;构建了主题式“个人备课→课前交流→达成初步共识→推选代表上课→课后交流反思→达成最后共识”的课例研讨模式,交流面对面,使每位教师都能从中有所思、有收获。
在开展主题性研究活动中,注意引导广大教师围绕新课程实施中带有普遍性的重点难点问题,从课堂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入手,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集体攻关研讨,寻求解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因业绩突出、效果显著,杨妥、刘爽、王玲翠、崔缓等教师荣获省部级“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及“全国优秀课例”等励。刘爽老师获辛集市名班主任称号,并在实验学校建立以刘爽老师牵头的辛集市名班主任工作室。
学校先后荣获教育部关工委“老师您好,我的好老师”示范学校、“第十九届全国青少年五好小示范学校”“全国小学作文教改实验校”“省未成年人思想建设先进单位”“省学校国防教育活动先进单位”、辛集市“5+1示范校园”等诸多称号。杨晓青本人荣获省“千名好支书”、第二十三届全国“向阳杯”优秀组织者、省校长、省教育厅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省教育厅安全工作先进个人、省侨联先进工作者、教育部关工委青少年“五好小”主题教育活动先进个人等称号;曾获得市青年教师评优课一等,多次荣获辛集市青年教师优课一等,被推选为辛集市政协常委、省素质教育学会理事。痦子的位置与命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