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摄影> 文章内容

摄影笔记理论教程第19课 光线的基本知识

※发布时间:2017-10-9 17:24:1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相信绝大多数摄影师拍摄照片都是在空气中拍摄的。当然如果你打算成为一名水下摄影师,与大家不同的只是感受到光线介质的不同。

  在我们的世界中最大的光源就是太阳。尽管太阳离我们很远,但是因为其巨大的能量,依然是地球上能看到的可持续的最强的光源。

  举例来说,当光源的亮度变为原来的2倍时,相机接收到光的强度也变为原来2倍。也就是增亮了1EV。当光源的距离变为原来的2倍时,相机接收到光的强度则要变为原来的1/4。也就是减暗了2EV。

  我们知道当光的程度差距为2倍关系时,相差就是1EV。所以在的例子中,当光源的亮度变为原来的2倍时,相机接收到光的强度也变为原来2倍,若要维持影调不变我们需要将缩小一档,或者快门加快一档。

  光源方向可以分为四种:顺光——光源在被摄体正面。侧光——光源一般在被摄体正面45°。90°侧光——光源一般在被摄体90°。逆光——光源在被摄体背面。

  在我很小的时候,常常被家长要求面对着阳光拍照,每次都很难睁开眼睛。直到后来才知道这是为了把我的肤色拍得更好看。

  其实顺光不应过多地运用在人像摄影中。因为正面直射的光会消除面部的一切影子,使得面部趋于平面化,所以又叫平光。

  大家都知道我们看到的景物都是反射了来自光源的光线,展现出各自的色彩。所以,我们在顺光拍摄风景的时候,也更容易获得我们希望看到的蓝天白云红花绿草。

  看图中的蓝天,只有在顺光的时候,才能展现出如此的色彩。所以很多人说为什么我明明看到的是蓝天,但是拍摄的风景中的天总是白白的呢?那就是因为您没有顺光拍摄。

  侧光一般用在人物摄影的造型上。相比顺光会将人物拍成“大白脸”,侧光能够让人物的面部呈现立体效果。

  这张照片拍摄于宁蒗的泸沽湖上。摩梭汉子每天在湖边摆渡游客。每天都在高原的紫外线下,这样风吹日晒使得摩挲汉子的皮肤非常粗糙。

  如果使用顺光拍摄,也许我会将这个摩挲汉子拍得细皮嫩肉。所以选择侧光拍摄,一方面表现出皮肤的质感。另一方面侧光也更容易刻画出面部的棱角,使得面部非常立体。

  90°侧光是用来强调明暗对比的特殊光线。被摄体一面处于强光中,另一面则完全处于阴影中。最适合用来表现被摄体表面的质感。

  使用逆光拍摄的时候,往往会有雾蒙蒙的感觉,并形成暖色调。这就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日系的拍法,也很符合非主流的口味。但是这样子的光会形成一层浓重的光雾,显得照片非常不通透。降低影调,可以让这种光雾消散。

  比如这张夕阳中摄友拍摄的场景,就是这种逆光剪影效果。降低影调除了会让画面更加通透,同时还可以表现出绚丽的色彩。

  在真实的拍摄过程中,不管是拍摄人像还是拍摄风景,其实摄影师都在尽力的避免拍摄逆光,除非遇到诸如日出日落或者能够打透某些景物时候,才会采用逆光拍摄。

  明白光线的方向,对于主题的表达效果常重要的。大家还是要恪守那句话,对于光线方向的选择,一定要能够帮助你:明确主题,突出主体,简化画面。

  ❸人造光:指的可不是你的台灯或者屋子里的日光灯,尽管这些都是“人造”的。人造光在摄影里面特指摄影师为了达到创作意图而设置的人造光源。布光灯和闪光灯都属于人造光。

  不同的光线有着不同的强度、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色温。所以在应付这些光线的时候就要用不同的方法。都说摄影是光和影的艺术。避开这些光线特性给我们带来的弊端,展现出这些光线美的一面,就是摄影成功的关键。

  对于光源复杂,我们就要分析光源的色温和光源的方向。这其中光源的方向和强度尤其重要。只有掌握好强光源的方向才能对主体正确。

  只要是人造光就有这样的一个特点:不论是光的强度、方向、色温都是完全由摄影师控制。也就是说,人造光的存在只有一个原因——为摄影服务。

  对于强度的控制:持续光源可以通过测光来确定正确的影调,而闪光灯就需要预判。这里就要引入一个新的概念——闪光指数。闪光指数就是标明闪光灯光强度的指数,通常用GN值表示。

  举例来说:比如佳能某闪光灯GN值为60,表示在ISO100、焦距为105mm情况下,闪光灯指数为60。 如果我们要取得0EV的中间调,并用F8拍摄,那么我们应该把闪光灯距离被摄体

  如果焦距变短,因为散射角度增大,所以GN值会相应变小。具体需要查阅所使用的闪光灯说明书。不同闪光灯变化不尽相同。

  对于色温的控制:持续光源色温应根据灯光提供的说明书确定,或者现场自定义白平衡。闪光灯的色温一般都为5500K,与日光相同。

  推荐: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