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年前视频分享网站流行时,就带动了短片热,除了专业摄像师的职业需求外,也有不少爱好者喜欢拍些记录生活或者搞笑逗趣的短视频。要拍摄高素质的影片,以往只能借助专业的摄像机,这样的器材不单体积庞大、操作复杂,而且几万至几十万的投资也不是一般人可以驾驭。
对普通的爱好者而言,生活记录可以用家用小DV拍摄,轻便之余画质也能够满足观看需要。直到单反和无反相机广泛地加入了视频功能,视频拍摄的新世界才打开。这些单反/无反相机以轻便、高画质和价格相对便宜的优势,吸引了不少爱好者甚至专业人士的注意,加上摄像机专业功能的下放,单反/无反相机的视频功能还将大有发展。
笔者在大学时常和同学合作拍摄短视频及微电影,当时使用的主力机器就是以数码单反相机为主,其中以视频神机佳能5D Mark II和5D Mark III最为流行。
现在随着在视频方面有突出表现的无反相机索尼A7S以及松下GH4等的流行,对初学者来说,从摄影转向摄像变得容易了,因为摄像的准入门槛降低了,熟悉的操作和界面也让人更容易上手。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视频拍摄的不少专业术语和规格还是让人犯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扫扫盲!
视频分辨率和照片的画面尺寸类似,是图片长宽比例的一种描述。我们常见的几种选择有高清720P(1280×720)、全高清1080i/1080p(1920×1080,其中“p”是指逐行扫描、”i“是隔行扫描,1080p的视频质量要好于1080i)、还有逐渐普及的2K、4K分辨率。
现在大多数的相机都可以拍摄全高清以及高清级别的视频,在编码和采样一致的时候,分辨率越高,画面越清晰。目前广电和网络流通的视频尺寸还是集中在1920×1080以下,我们在硬件支持的情况下尽量选择更高清的级别,当然如果是商业片,则依客户需求而定。
另外,如果在相机以及存储卡等硬件支持,能够拍摄2K或4K级别的影片时,我们也以更高的分辨率做尝试。之前在我们的线K压缩HD输出比原生HD输出好?)时,就曾经验证过:即使4K视频分辨率拍摄的影片最终压缩成全高清尺寸,最后的画面也比全高清全高清输出的画面要更清晰。
码率指的是根据采样每秒传输的数据大小,每种视频编码在不同分辨率、不同采样下有所不同,在编码格式相同,采样和分辨率一致的基础上,单位时间内码率越高,被压缩的比例越小,画质越精细,越接近我们所看到的,但是超过一定数值,对图像的质量没有多大影响。
目前主流的相机码流通常在30Mbps,但也有不少在50Mbps左右(A7S),破解后的5D3和GH4能达到220Mbps,而专业数字电影摄像机在4K模式下能达到600Mbps以上。
采样是指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过程中,先把复合视频信号中的亮度和色度分离,得到YUV 或YIQ 分量,然后对三个分量分别采样并进行数字化,最后再转换成RGB 空间。通俗点讲,就是一个采样点里面包含了一组亮度样本(Y)和两组色差样本(Cr,Cb),无数个采样点组合起来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最终图像。
因此,每个采样点中亮度样本和色差样本的多少成了衡量一幅图像精细度的关键,样本数值越高,画面的精度就越高。常见的有4:4:4、4:2:2、4:2:0,比例越高,色彩信息越多,越精细,后期调色或者有抠像需求的空间也越大,相应的,比例越高,文件体积越大。
人眼在观看多张快速显示的静止图像时会出现拖影并自动连结为活动影像,这种现象叫做视觉残留,这也是我们能够看见视频的原因。帧速率可以说是这一系列单图在屏幕上的显示速度(以秒为单位),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每秒显示多少张。
首先,在拍摄前我们需要先选择视频制式,一般有PAL和NTSC两种制式可选,区别在于NTSC是美国等国家的视频标准,他们将60帧/秒作为720P的高清视频的标准帧速率,30帧/秒作为广电标准帧;PAL是欧洲等国家的视频标准,他们将50帧/秒作为720P高清视频的标准帧,25帧/秒作为广电标准帧。国内我们一般选择PAL制式。
我们知道捕捉动态视频内容时,帧数率愈高愈清晰,占用的空间也越大。那么帧数该如何选择呢?实际上人眼在观看12帧/秒以上的时候就已经非常流畅了,帧数率高低对视频的影响取决于我们在播放时使用了多少的帧速率。简单来说,如果你想要模拟电影效果,就选24帧/秒;如果是要在国内广电平台,则选25帧/秒。
由于视频文件体积较大,在拍摄视频时都会使用压缩。在视频拍摄方面,压缩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拍摄记录视频和音频时使用的压缩编码。例如,佳能7D可选择使用H.264编码、索尼A7S可选择使用XAVC S编码等,这些编码指音视频素材的压缩方式;
通过这些不同的编码方式,在尽可能地维持音视频质量的同时,减小文件体积(比如H.264编码可以达到超过100:1的压缩比)。好的编码方式可以做到质量和体积的相对平衡。
佳能单反的短片压缩方式有易编辑的ALL-I和文件较小、高压缩的IPB。两者区别就是ALL-I是帧内压缩,IPB是帧间压缩。运动物体比较多的镜头用ALL-I更好,更接近传统24格逐帧拍摄的观感。码率略高于IPB。IPB适合、晚会之类相对静止的场景。静帧画质上看两者没有区别。
另一种指在采集和编辑视频文件时使用的压缩编码,有可能你在采集的时候使用一种编码,而在编辑视频的时候使用另外一种编码。这样做通常是为了优化视频以便在电脑上编辑和回放这个过程被称为转码。条件允许的话我们可采用无损压缩记录,在转码期间控制视频体积,这样可给后期更大的调整空间。
总结:在了解了以上视频拍摄的基本概念后,使用单反/无反相机拍摄短片成为小导演并不是没有可能。单反及无反相机轻量化、可换镜头选择多,更易实现浅景深等特点让它越来越受喜爱,另外,在单反/无反相机里下放专业的视频功能的举动也让这类轻便型相机拍摄视频变得更加普及。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