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摄影> 文章内容

重新认识当代艺术语境中的摄影

※发布时间:2023-2-14 18:19:45   ※发布作者:yiming   ※出自何处: 

  谭凯的妻子来自、河南、福建、广东、广西等地的7位参加了此次工作坊,他们中既有活跃于摄影创作一线后”,也有初出茅庐希望报考摄影专业的“00后”,还有来自于国内高校的教师与学生。

  本次工作坊的主题为“当代艺术语境中的摄影”。如今,摄影正越来越多地介入到当代艺术,摄影的部分观念和意义被重新定义。作为以摄影为媒介的创作者,如何理解和理清摄影在当代艺术语境的角色,是极为必要的当务之急。基于此,举办此次工作坊旨在帮助加深对当代摄影的理解,充分拓展思,把握创作方向。

  工作坊期间,王川、姚璐围绕摄影这一不断被认知的媒介,系统梳理了中国当代艺术与摄影的发展史、国内外当代摄影创作案例等方面知识,分享了他们自己多年来从事艺术创作和摄影教学的实践经验与思考,介绍了诸多经典摄影作品背后鲜为人知的创作方法与故事,并指导、点评了每位的作品,鼓励多学、多看、多尝试。

  工作坊现场学习氛围浓厚,导师丰富的经验、崭新的和风趣幽默的让们感觉豁然开朗,收获颇丰(详见文后“感言摘编”)。除了课堂教学,们在导师的带领下赴中央美术学院摄影教研室及其他院系参观并现场答疑。此外,在专门举办的见面会上,《中国摄影》编辑与们交流互动,对作品给予。工作坊结束后,们还获得了由《中国摄影》颁发的结业证书。

  (摄影师,乡村摄影史研究者):虽然只是短短四天的工作坊,但导师们系统梳理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探讨了摄影作为媒介怎样表现当代艺术。通过学习,我从面貌与风格、观点与立场、方法与成因、差异与共性等方面得到,对当代艺术理解所存在的困惑得以解开。在今后的摄影创作之上,我会积极将本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融合,同时克服“当代摄影”手法同质化等问题,力争使艺术创作真正融入普通人的生活。

  李铁强(人文艺术摄影师,作品获国内外多个项):从摄影史到当代艺术,导师们精彩的、分析与让我获益匪浅。他们还从创作手法、技术技巧等方面为我答疑解惑,了我的很多误区,为我未来的摄影之指明了方向。此外,之间的交流也令我深受,还要感谢《中国摄影》工作人员为这次工作坊付出的辛劳,帮助我们在学习上专业、在生活上感受冬日里的温暖。

  冯舸帆(师范大学本科在校生):这次工作坊是一场关于摄影媒介探讨的饕餮盛宴,导师们的独到见解与时俱进,了我之前对摄影过分定义化的局限认识,加深了我对艺术摄影创作流程的理解。同时,中央美术学院的教育氛围令我心驰神往。总而言之,感觉自己就像是漂浮在大海上的海绵,有太多知识要回去慢慢消化,将来参加工作坊的来之前一定得多课。

  林吉夷(“00后”,高中在校生):工作坊期间,导师们的教学思想、创作思让我受益良多,自己接下来的学习与创作也有了更清晰的方向。不过,最重要的感想是我还不够强大,未来要更加努力了。

  乔慧康(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在校生):短暂的四天学习,对于当下我这个年龄阶段、学业阶段简直就像醍醐,又意犹未尽。工作坊期间,每一次激烈的讨论、每一次思想的碰撞,让我觉得艺术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两位导师的理论填充,让我对当代艺术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我们几位的作品风格各不相同,在聆听了导师和其他的意见后,我对自己的作品有了新的想法,更对自己以后的创作之有了更明晰、更完整的思。感谢中国摄影工作坊提供的宝贵机会,在我最徘徊的时候,为我点亮一盏。

  陈荣鑫(华侨大学教师):我认为摄影是朝着打破纯粹、多元交融的方向去发展的。这次工作坊,导师们围绕“当代艺术语境中的摄影”,从艺术院校摄影教学案例到国际当代摄影作品再到摄影作为媒介语言这一话题等展开,加上轻松和充满论辩的圆桌氛围,激发了们对摄影的重新认识和思考。

  白伟生(河南大学教师):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工作坊。授课与交流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很受,导师们的严谨、、幽默、睿智、随和等品质,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这样一个工作坊学习,导师和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师生,更像一群有共同爱好的“玩伴”,在“玩”的过程中收获知识与友谊!希望中国摄影工作坊能继续办下去,越办越好!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