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获无论是对公司还是对行业,都是一个非常振奋的消息。”日前,腾讯手机红包的外观设计专利“用于手机的图形用户界面”(专利号:ZL7.X)获得了第十九届中国专利外观设计金,设计团队中的视觉设计师陈碧琳、莫一民在接受记者采访表示,“我们感到GUI(图形用户界面)的设计不止是辅助性的,而是真正有价值的工作。”
腾讯手机红包的起源一直有一个传说:每年正月初八回来上班第一天,腾讯的领导会给员工发红包,但想要拿到领导亲手派发的红包,需要排很久的队。“那时手机支付刚兴起,我们就想能不能将红包的概念用到手机上。”设计团队告诉记者,“此次获专利呈现的这一版腾讯手机红包,是以对话气泡的形式出现,但从对话气泡开始,就保持了完整的红包外观,一直到点击领取、‘拆’开红包为止,让用户就像拿到真实的红包一样。而红包封面上凸显的祝福,也是我们想重点表现的地方,我们希望用户不仅是收到一串代表的数字,更是一份暖心的祝福,这也是我们希望以社交形式传承的红包文化。”
随着手机红包的走红,进行专利的想法也日渐萌生。2015年,腾讯设计部门恰好来了一位提交过多件专利申请的同事。向该同事请教后,手机红包的设计者们找到了公司知识产权部门,开始在专业人员协助下准备专利申请文件。“一开始我们不太了解专利撰写要点,就把自己的设计做成样本给负责专利的同事,并一起探讨如何设计上的创新点和我们的核心设计点。
“起初不清楚GUI能不能申请专利,我们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后续证明这真的常正确的选择。优秀的创意,我们希望通过专利,以后使用时,或者再进行拓展时,会有更大的底气去做创意的。”莫一民表示,获得中国外观设计金后,身边有更多设计师陆续给自己的产品提交专利申请。“许多同事来找我们询问怎么撰写专利,希望通过专利把创意和作品起来。”
“腾讯之前获得过三次中国专利金,这次是第一次得到中国外观设计金。”腾讯知识产权部总经理徐炎告诉记者,“单从手机红包来讲,该外观设计专利不仅是红包传统梦见偷东西被发现继承和延伸,还推动了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
“腾讯一直鼓励自主创新,尊重知识产权。”徐炎表示,对于不断翻新的红包产品,腾讯的知识产权部门与业务部门及时对接,紧跟新设计及时提交外观设计专利申请,为设计师们的创意提供了可靠的知识产权。目前,腾讯的红包类GUI不仅在中国获得了43件外观设计专利,还拥有3件美国专利,对基于手机QQ和微信平台的众多红包产品的外观设计进行了全方位的专利。
如今,腾讯的手机红包已成为互联网红包类产品标杆。支付宝、新浪微博、小米等也推出了丰富多元的红包类产品。徐炎表示:“互联网时代,腾讯对其他公司推出的红包持一种心态,每家公司的设计各有特点,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基础上,我们欢迎大家共创共享,让知识产权发挥出更大的价值。”比如与有投资关系的摩拜单车合作推出“单车红包”,也在让红包出更大价值。
莫一民表示:“产品、交互、重构、前端、研发、推广、应用都离不开知识产权的,没有知识产权的支撑,我们的外观设计可能只存在于笔尖。现在手机红包已经帮助支付渗透到许多领域,有华人的地方都会看到手机红包的身影。我们设计师也意识到,我们不仅是承接任务的辅助性环节,也可以用自己的创意推动项目向前发展。我们做的事情真的是有价值的,而且我们的价值会很大。”(知识产权报邹碧颖)
文章来源于弘易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