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我看你骨骼精奇,是万中无一的跑步奇才,赢取世界冠军就靠你了,我这有套“训练宝典”,要不要了解下?
如果你只是有空随便跑上2公里,那么可能不需要专门进行训练,但如果你想完成一场马拉松甚至更长距离,亦或是想取得比较好的成绩,那么制定训练计划一定会让你事半功倍。
其实,无论是加入跑步训练营还是自己制定训练计划,万变不离其,训练方法五花八门,但其背后的逻辑却是一样的,符合FITT原则:频率(Frequency)、强度(Intensity)、时间(Time)、类型(Type)。
一周跑几次?这是我们经常问别人的问题,很多人制定训练计划也是从这里开始的。为了让自己的身体保持一定的运动水平,每周都应该至少运动1次,这基本已经形成了共识。
有氧运动对身体的损耗比较小,安排训练一周可以跑3次,跑一休一。如果是为了提高成绩,那么可以一周跑5次,休息两天。
锻炼次数也要循序渐进,如果以前没有运动基础,可以先尝试一周跑2天,一段时间后再跑3天甚至5天,否则容易倦怠和受伤,也容易放弃。
感觉就是指感受到的疲劳程度,感觉累了就降低强度,减慢速度,感觉轻松了就增加强度。第二种是根据最大心率的百分比划分的强度等级,最大心率可以去医院或者专业运动机构测量,也可以推算出大概(220-年龄,即用220减去年龄)。
运动强度的百分比应该套用卡诺门公式进行计算,也叫工作心率,工作心率=(最大心率-静态心率)*百分比+静态心率。
比如笔者今年27,那么最大心率应该为220-27=193,而起床后测得的静态心率为58,那么最大心率的60%应该为(193-58)*60% + 58 =139bpm。
时间是说每次需要训练多长时间。为了提升跑步能力,那么每次跑步持续的时间应该超过30分钟,如果是为了减肥,也需要达到燃脂程度。
当然,如果你打算去跑超级马拉松,动辄需要跑十几个小时的比赛,需要你在平时的训练中至少具备连续跑三、四个小时的能力。
跑步当然是跑步的最好方式,一直游泳而不跑步肯定不能提升跑步水平。那么跑步也不只是单跑,跑步有间歇跑,节奏跑,或者长距离耐力跑,这些训练可以换着来。
如果你需要耐力,那么就多拉几次长距离30公里以上,想要提升速度可以间歇跑(400m×8、1000m×3等等),可以在运动场间歇,大马也可以,而节奏跑可以让你长时间的保持在较高的运动强度。
除跑步外,你会发现很多人的跑量并不高,但跑的却很快,除了科学的训练,他们还会进行交叉训练,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跑者开始接触交叉训练。
比如周末参加了一场比赛,周一除了排酸跑外,可能去游泳,而游泳本身就是很好的恢复,又能锻炼不同的肌肉群,一举两得。
力量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一部分,事实上,增强肌肉力量,尤其是核心肌群,可以增加身体的稳定性,提升跑步效率,减少受伤风险。
瑜伽可以提升身体平衡感,增加柔韧性,所以也会看到越来越多的跑者开始加入瑜伽的行列。这些交叉训练可以锻一些容易被忽视的小肌肉群,让你的跑步更健康和更高效。
除了训练,营养也要跟上,科学合理的饮食规划也是必要的。当然如果你努力跑步就是为了更好的享受美食,那么开心就好。
计划制定好了,关键是执行,没有最好的计划,只有最适合自己的计划,在交流与实践中改进计划,用计划来促进自己跑步。(爱燃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梦见和死去的亲人说话本文由来源于325棋牌 325游戏中心唯一官方网站